第三回見面,郡主便如此說法,未免有些唐突輕浮。 (24)
關燈
小
中
大
大事,不會神情這樣凝重。
江儼沒答話,內力凝成一線側耳去聽隔壁的動靜。承熹也努力去聽,只能勉強聽清幾個字,只好耐著性子等。
耳力極佳的江儼能輕易分辨出說話者的音色、年紀,甚至能從說話人的語氣猜測出那人的表情。聽了幾句,略略把隔壁間的座位圖在腦中勾勒了出來。
主座的人面朝南,聲線風流,約莫是哪家的富貴公子在酒樓請客會友。他語氣難掩驚訝:“……還有這等事?”
另一人大著舌頭,估摸是喝了不少酒,可還留有半分理智,壓低了聲音說:“可不是?前日地龍翻身,襄城山崩地裂,死了好幾十人吶!”
“嗤,我老子就在欽天監做事,還有那什麽地動儀的玩意,怎麽沒聽說?前日才發生的事你小子怎麽就知道了?這等大事可容不得你妖言惑眾!”席間一人嘲諷,其餘人只覺他在胡吹亂侃,只當笑話來聽。
醉酒的那人重重一拍桌子:“愛信不信!小爺看你們是兄弟,這麽大的秘密也沒藏著掖著,你們還不信!哼,那小爺就不說了!”說罷推開椅子就要走。
他態度放肆,這般喧賓奪主,主座的公子不高興了,語氣淡淡道:“坐下!繼續講,我這人最愛聽故事。”
醉酒的那人看席上身份最高的公子冷了臉,只好悻悻坐下,接著講道:“那地龍一翻身啊,那可是山崩地裂地動山搖血流成河啊。”他壓低了聲音:“可你們知道這襄城是誰的封地嗎?”
席上眾人沈默不語,只有主座的公子淡聲道:“是承熹公主的封地。”
襄城距離京城不遠,快馬加鞭不足兩日功夫就能趕到帝京,物產富饒,民風淳樸。因為承熹公主是聖上唯一的掌上明珠,所以特賜襄城為承熹公主的封地。
那人拊掌大聲道:“對呀!襄城那座公主府金碧輝煌,可這次地龍翻身竟然把那麽大的府邸震塌了!沒錯!震塌了!”
眾人都是半信半疑,又聽他說:“正是大晌午的時候,大太陽一照,有人瞧見公主府破了的磚墻底下有什麽東西露出來了,金燦燦的閃瞎人眼。走近了一看,墻角下滿滿的全是金條啊!”
他夾了一筷子菜,咂巴咂巴嘴等著席上眾人反應過來,慢條斯理接著說:“好些百姓一擁而上把那塊墻拆了,光是那一面墻
作者有話要說: 他夾了一筷子菜,咂巴咂巴嘴等著席上眾人反應過來,慢條斯理接著說:“好些百姓一擁而上把那塊墻拆了,光是那一面墻裏頭就足足有數百根金條啊。原來那不是磚墻,而是金墻!”
“正當此時,城裏的衛兵全部出動,把所有搶到了金條的人都抓起來押進了大牢,說是什麽‘聚眾作亂’!審都沒審直接押大牢裏頭了!你們說這是什麽理兒啊?”
眾人又是沈默,這次卻連舉筷落杯的聲音都沒了。
作者有話說:正文裏,大皇子就講到這裏,再有就是番外了。
☆、叵測
一室靜寂中,只有醉酒的那人仍喋喋不休:“據說這襄城是咱大興龍脈的始源之地,山脈多起伏逶迤,潛藏剝換,紫氣升騰比京城還旺。聖上把承熹公主的封地封在那裏,就是為了讓這天家血脈去護持龍脈。”
“皆言龍脈須纏護周密,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。可公主一直在京城呆著,去年年底還被休回了娘家。襄城久無祥瑞之氣守著,如今又紫色大損,這不就生了災禍嘛!”
說了這番話,那人總算清醒了兩分,似乎察覺自己說得太多了,連忙扇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,幹笑道:“諸位兄弟當個故事聽聽就算了,我也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,當不得真當不得真哈!”
而這廂,承熹因江儼越來越凝重的表情而心神不寧,徹底沒了吃飯的心思。
好一會兒,江儼聲音低沈地喚了一聲“公主”。語氣沈郁,和往常寡淡的聲音大有不同。
承熹心裏一咯噔,聽他緩緩道:“襄城怕是出事了。”
他做了一個手勢,雅間中不知從何處走出了兩個黑衣侍衛,朝著公主拱了拱手,一個縱身飛出了後窗,另一個攀上房檐,去隔壁雅間的上方守著了。
鐘粹宮裏,承熹難得跟弟弟討論國事。大興國泰民安,自有無數飽學之士為朝廷建言獻策。承熹身為女子,也沒有參議朝政的大抱負,與承昭討論國事這還是第一次。
承昭也是今日晌午才得知襄城地龍翻身的消息,而晌午她和江儼在酒樓那時就已經聽人這麽說了。
醉酒說了這番話的那人已經被拿住,也不知他是從何處聽得的消息,此時正在審問中。席間十幾個公子也被一一交待過此事定不可外傳。
桌上的茶水從熱放到涼,也沒宮人來換。承熹的手心汗涔涔的,晌午聽了這話便匆匆回了宮,哪還有用膳的心思?江儼卻留了個心,喚婢子呈來一盤精致點心,讓她墊墊肚子。
很快,又有黑衣侍衛腳不沾地匆匆行來,跪下朗聲回道:“殿下,已連收到襄城六封加急信函,目前死一十三人,傷者過百,房屋損失數十。襄城周邊的鄂城、應城、柳城,也先後來信說‘有微弱震感’。襄城地龍翻身並非虛言。”
承昭緩緩吸了一口氣,揮手叫他退下了。
承熹心中也是一沈,從古至今,任何的天災都是皇家的大忌諱。若是旱澇這般常見的還好些,這地龍翻身的事卻是講不清楚的。說輕點是天降災害,警示治者,帝王指個大臣出來認罪,然後親自祭祀向上天祈福也就是了。
可即便承熹書讀得多,明白這天災與人無幹,卻也防不住百姓往皇室無德不仁這上頭想。輕者會有皇帝親下罪己詔,嚴重的甚至百姓暴/亂,惹來更嚴重的人禍。
前朝末代哀帝在位後期,江南水患接連三年不斷,多少流民無家可歸,竟成了小股反賊,搶了府衙的糧倉。朝廷輕易壓制,卻激起了民憤,無數流民竟組成了起義軍。
那時候,一句“民無食用,國無賢能。修法禁言,國之將亡”甚至被當成了幼童學話時所唱兒歌之詞。
只短短四年時間,大興開國帝王兵臨皇城,逼得前朝哀帝退位自縊,改朝換代也不過短短四年時間。
這一切,說到底不能全算作江南水患的原因,可那場持續三年的天災卻是最直接的原因。
承昭垂著眼,盯著虛空出神。想到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,他心中冷冷一笑。所謂的老天爺發怒,根本就是個笑話!宮廷的書庫裏有數百年前就留下來的西洋學者手劄,上面寫明了各種天災的產生原因。
可那一類書自前朝起就被列入禁/書,因為一旦讓百姓知道了天災不是上天對皇室不德的懲罰,那所謂的真龍天子與老天爺也沒有半點關系,皇家沒了尊榮,更會惹來禍患。
到了豁達開放的大興朝,那一類書還沒被解了禁,可見君王忌憚。
文宣帝也為這事焦頭爛額,這是他即位二十多年來頭一回遇上地龍翻身,也沒前例可循,連忙叫史官翻史書記載。
一眾史官在偌大的國史館裏頭汗流浹背得翻了一個下午,才搜刮出關於地龍翻身的只言片語。大約是這事不吉利,攤上這事的皇帝都不愛寫,好多記載都只是一筆帶過。
太醫只能給文宣帝施針穩住心神。此時他唇色淡白,面上也有些倦意,“襄城正是我大興龍脈所在。那是太|祖起事之地,前朝末年時太|祖不過是個襄城小吏。他聚集了江南一地的流民組成了起義軍,憑的是頭腦、武藝和一幫重義氣的兄弟。”
“起義軍與前朝朝廷抗爭四年,直到第四年打入京城後,才一口氣發下軍餉和傷亡將士的撫恤金。襄城是太|祖發跡之地,那時跟著太|祖到最後的人,都成了封疆大吏。故也有襄城出武將的說法。”
正如徐家,也是這麽起勢的。
承熹猶豫須臾,問:“父皇,我那府邸底下真的埋了金條?”她生在京城長在京城,雖說封地在襄城,但從沒去過。卻也知道襄城的公主府是座老宅,從小吃穿華貴,以皇家的財力來看,以金為墻,聽來也不覺荒唐。
文宣帝哭笑不得:“這二百年來你那府邸不知修繕了多少回,墻皮底下怎麽可能有金條?這等無稽之談,定是有心人弄出來的名堂。”
承熹神色輕松了些,卻覺得父皇神色莫辨,似還有未說完的話。果不其然,文宣帝皺了眉,語氣沈沈又道:“可這襄城,確有一件動不得的東西。”
“承熹,父皇記得你小時候讀過不少史書,可記得太|祖是何出身?”
承熹點點頭,合上眼背道:“時年天災不斷,民間哀鴻遍野。太|祖其友人曰:‘待君拔諸水火,登於衽席’。太|祖心系天下,憂國憂民,遂於襄城揭竿而起,天下雲集響應。”
一旁垂首靜靜聽著的江儼不由抽了抽嘴角。
文宣帝看他這表情,猜是江儼知道些實情,便讓他答。
承熹從小看得都是正經史書,江儼卻是民間長大,江家發家的歷史比大興建朝還要久,江儼是知道一些的。
可這畢竟是公主的老祖宗,不能出言不遜。江儼斟酌了下語句,才小心開口:“前朝末年江南旱澇齊聚,許多農民顆粒無收,國庫空虛,本就不多的賑災糧款經貪官汙吏層層盤剝,餘下的不足十分之一。”
“太|祖皇帝沒讀過書……”江儼略略擡眼瞧了瞧文宣帝和公主和神情,覺兩人並未生氣,這才放心,接道:“太|祖家徒四壁,吃不起飯,但以前曾跟鏢師學過一身功夫,為謀個生路便在一戶地主家做起了武師。”
“那地主家裏頭有個小姐,行事無度,與兄長一齊跟著太|祖學功夫……久而久之,二人便生了情意。”
承熹頓覺不妙,一個是年少驕縱的閨閣小姐,一個是心有雄心壯志卻落魄潦倒的武師。兩人情形與她和江儼差不多,想來是經了一番坎坷。
剩下的話不太好說,江儼正猶豫間,文宣帝嘆道:“無妨,你繼續講。”
江儼輕咳一聲:“兩人下幽會的事終究是紙包不住火,被那家老爺知道了,要打死太……”覺出這般稱呼實在為難,只好換成了:“要打死那武師。”
“那武師自然不忿,他一身力氣,又是氣怒之下,一失手便把那地主給打死了。”
“武師搶了地主家的糧倉,分給了窮人,領著他們一路打到了縣城。”江儼淺淺皺著眉,似有些不敢茍同的樣子,“地主的那女兒心如死灰,幾次三番尋死覓活,太|祖卻把她強娶為妻,打仗時也一路帶著,寸步不離。”
“前朝吏治昏聵,志同道合的人紛紛雲集響應。後來,太|祖走南闖北有不少大見識,底下的人獻上了不少美人,太|祖一時難以自持,納了好幾房妾。那地主家的姑娘終究還是香消玉殞了。”
承熹直聽得瞠目結舌,史書上頭完全不是這樣講的。史書上頭說太|祖與祖皇後兩人患難夫妻,說祖皇後乃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,隨著太|祖南征北戰。卻在途中染上惡疾,不幸香消玉殞。
太|祖自那以後再未娶妻,後位空懸,仙去之時仍哀哀喚著妻子的閨名,兩百年來傳為佳話。
原來這患難夫妻不是兩廂情願,原來這恩愛也不是真的恩愛,原來這香消玉殞竟是被逼死的……
承熹一時竟有些恍惚,直覺分不清真假:她看了許多遍的正經史書,早已爛熟於心,多年來深信不疑。
可此時聽來,竟是江儼口中所說的野史更為可信一些。史書裏的人物是刻板的,是無半點缺漏的,野史講的卻是有血有肉的人物。赫赫英名的太|祖在她心中的印象頓時打了個折扣。
文宣帝唏噓了好一會兒,也不知心中感慨了什麽,又接著先前的話說:“這襄城,確實有一件動不得的東西。”
“祖皇後的埋骨之地就在承熹你那公主府裏。你公主府所在,便是原先那地主家。”
承熹心中一寒,她從小就怕這些,此時頭一個反應竟不是為祖皇後淒婉而短暫的一生哀嘆,而是慶幸自己長在宮中,從未去過襄城,也沒住過那府邸。
晌午那醉酒公子的龍脈風水一說,承熹半信半疑。此時文宣帝便喊了欽天監監正來問了問。
那監正約莫而立之年,身材頎長
作者有話要說: 那監正約莫而立之年,身材頎長,闊袍廣袖,上頭銀線勾出的萬千紋路磅礴大氣。
他眉心處有一條深深的豎紋,恍眼看過去竟像又生出一只眼似的。見他闔上了眼睛,袖中露出的指尖胡亂勾畫,似乎在默算什麽。
他眉心那條豎紋瞧著十分古怪,承熹細細瞧了好一會兒,那人忽的睜開雙眼睛定定瞧著她,承熹心口一顫,略略避開了視線。
作者有話說:龍脈的部分有兩句話借鑒了百度資料,風水學我不懂,瞎扯了幾句,見諒見諒。
☆、離京
“國之氣運,一在京城,二在龍脈。襄城砂環水繞,本是極好的地方。”
監正頓了頓,又不疾不徐說:“只是此時陰邪積聚延上,龍穴真氣愈弱,久而久之龍脈浮動,必有禍孽。”
文宣帝皺了眉:“何為陰邪?”
“不過是一幫宵小之輩,不足為懼。”話落,那監正又正色道:“只是襄城需有紫氣助勢,方可解此劫。”
文宣帝無奈道:“你說得明白些,這是何意?”
那監正略提了唇,眸色微溫又看向承熹:“襄城是有主之地。公主身為襄城之主,還是去一趟的好。”
既然地龍翻身是實情,確實需要派人去安撫人心。若是以往,會派朝中得力的大臣為欽差去安撫,彰顯朝廷厚德。只是公主身為襄城之主,又是帝女的尊貴身份,誰去也沒有她去更好。
文宣帝細思片刻,嘆了口氣:“且再等等,聽人說大震之後會有餘震,承熹你再等上幾日。”
承熹點頭應下。
又過兩日,襄城餘震的消息沒等到,卻有一波衣衫襤褸的人從南城門入了京。
這些人也不多,只有二十餘人,有老有小,不過三戶人家。
守城的兵士每日見的人多了,即便這大熱天,好些挑著擔子入城的農夫都打著赤膊,他們也不覺奇怪,卻沒見過這般聚在一塊的許多乞丐一起進城的。
瞧著不對,守城軍上前攔了下來。那些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紛紛跪在地上,聲淚俱下哭嚎道:“差爺,救救俺們吧!”
原來襄城離京城極近,快馬加鞭不過兩日功夫,即便步行而來也只需四五日。如今這群上京的,正是在襄城中受災的百姓。
守城軍不敢放他們進城,只好往上頭報。
上頭的官員腦子好使,見城門口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聚在周圍指指點點。官員暗忖這是襄城來的人,襄城地龍翻身的事他也聽說了,忙把看熱鬧的百姓驅散了。
可這些人又沒處安頓,那官員只好把人先領進了自己府裏頭。這事他做不了主,一路報到了太子那裏。
承昭親自出宮瞧了瞧,見這些難民個個狼吞虎咽,一頓飯吃了好幾鍋米還覺不夠。便是如此饑腸轆轆之時,仍記得給家中老人先端飯,似乎真的是一家子。
承昭心中一動:“你們那處的府尹沒有安撫?怎麽一路來了京?”
一個六旬老頭兒抹了抹嘴,也不知面前這一身常服的是太子,坐著沒起身,一張臉皺成了菊花樣:“少爺有所不知,俺們府尹不頂事,好些人的房子倒了,他說會給俺們再蓋屋,卻也不說啥時候蓋。雖是大街上有施粥的棚子,可誰在乎那點子東西?俺們房子都倒了,大半輩子攢的東西都埋在了下頭,喝個粥頂啥用!”
“這有地龍翻身,百姓也不敢在家中呆了,從白天到黑夜都在路上坐著,圍了府衙鬧事,府尹連面都不敢露!”
“公主府如何?”承昭又問。
那老頭吸溜了兩口面條,“公主府已經被差爺們圍起來了,卻還有人天天尋摸著挖了公主府的墻皮。差爺們天天抓人,百姓們跟他們打架,打傷了十幾人,弄得一團糟。”
府尹大概是安撫不住,地龍翻身的事連帝王都解釋不了,他一個知府也是百口莫辯,出來說話起不到丁點作用,反倒會激化百姓矛盾。
承昭心知此事那府尹做得沒錯,除了守著公主府防止難民動|亂和施粥之外,他也做不了別的。
他派去襄城打探消息的人還沒回來,承昭皺著眉暗忖,也不知襄城災情到底如何,只能聽這群一路上京的難民說。
“俺們沒處可去,知道京城離得近,就一路上京來了。”說起這幾日,一行人七嘴八舌地插了話進來,都是一隅為安的平頭百姓,一路乞討上京,鞋子都磨破了窟窿,各有各的委屈。
他們身上也沒帶著戶籍。叫來一個襄城的官員問了他們許多襄城的事,無一答得不對,真真是襄城人,只好另尋了地方安頓下來。
到了傍晚,南城門口又來了一撥人,仍舊衣衫襤褸,也說是襄城來的。守城軍這回輕車熟路地安撫好了。
京城好些百姓看足了熱鬧,只半日功夫,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便有謠言傳了開,說襄城山崩地裂的有,說餓殍遍野的有,說瘟疫盛行的有,說惡蛟出世吃人噬骨的也有……越傳越邪乎,連著公主府的墻皮全是金條做的都傳了個遍。
這兩日甚至有幾位老臣紛紛參了公主一本,說她奢侈無度,這才惹惱了老天爺。文宣帝勃然大怒,仍在太和殿上便又犯了一回病。
正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,百姓不敢明著說,暗中卻議論紛紛。朱雀大街上空置半年的公主府被人砸了大門,連匾額都被拆下來踩爛了。
承熹真是冤,襄城雖是她的封地,可她打小長在京城,一回也沒去過襄城。襄城那公主府也不是她的,而是太|祖那時候便有的,多少年來擴建修繕她也從來不知,非得把這個罪名往自己身上套。
心中頗有些委屈,頭一回這般深刻地感受到什麽叫人言可畏,江儼勸了好久,她也未能開懷。
查來查去也沒查到私下散布消息的人,都是百姓們自己傳的。
承熹這回不去也不行了,襄城是她的封地,如今唯有她這個主子去才能平息眾怒。
若是微服私訪,便起不到安撫人心的作用。只好車馬儀駕護衛備齊,帶上戶部撥下的款銀,撫恤錢物足足裝滿了二十多個馬車。又怕時有疫病,也帶了幾個太醫和好些藥物,準備聲勢浩蕩地去襄城。
承昭憂心忡忡:“皇姐,我總覺得不妥。你身子又不好,萬一到了那兒遇上了餘震,萬一襄城已有疫病,你去了更是危險。左右撫恤銀到了,誰去安撫不一樣?”
“襄城就在京城西南處,中間只隔著一座城池,快馬來回不過兩日功夫,又能有什麽大事?”承熹淺笑說:“你手下的人不是剛回來,哪裏有疫病?連著好幾日沒有餘震,怎麽會有危險?”
承昭皺眉:“那我去。”
承熹見他仍是耿耿於懷的模樣,便又說:“這兩日又有禦史參了我的折子,若是再不去,還不知他們得如何指摘。”
“如今父皇尚在病中,朝中老臣蠢蠢欲動,與寒門士子勢如水火。形勢尚不明朗,你需得留下來。”
承昭心中暗忖,皇姐來回也不過十天,想來出不了事。又從自己的儀衛中調了四十人,此時儀衛並侍衛過百數,即便難民動|亂,護住公主也不在話下。
車馬儀駕都已備好,隨行侍衛也整裝待發。因承熹身為女子,好些時候不便出面,同行的有一位欽差大人,是文宣帝點的,是承昭手下的新臣。
那欽差約莫而立之年,瞧見公主來了,上前行了個大禮:“公主有禮,下官京府同知陸甫,此行下官定唯公主是從。”
五品同知的身份低了些。承熹心中暗忖,約莫是父皇知道此行由自己主事,不想叫欽差喧賓奪主,這才找了個年輕官小的來。
承熹微笑道:“陸大人請起。本宮頭一回出巡民間,這一路怕是要讓陸大人多多費心了。”
陸甫神色坦然,聲音清朗:“公主折煞微臣了。公主若無別的事要交待,請恕微臣先行告退。”
承熹盯著他的背影多看了兩眼,這人五官輪廓堅毅,眉峰淩冽,瞧著是個雷厲風行的人。只是方才他跪的那一瞬間,面上似有些窘然,仿佛跪得不甘不願。
承熹心中一嘆,稍稍走了個神。承昭手下大多是寒門士子,好些時候心氣太高。她去年還曾聽說殿試之時有一位文人學問極好,卻面君而不跪,口口聲聲男兒膝下有黃金。
父皇也沒為難那人,心氣高不是缺點,只是心氣這般高的,便成了不識擡舉。這樣的人即便學問再好,也不會委以重任,當下把那人從三甲的名錄裏劃掉了。
方才承熹看到這陸甫跪下時似猶豫了一瞬,生怕他也是這般的人,便走了神思。
江儼見她盯著那欽差的背影瞧了好一會兒,不作聲,江儼想想那人模樣似還不錯,聲音也好聽。雖知公主不是這麽膚淺的人,心頭卻還是有點梗,忙打斷她思緒:“怎麽了?”
承熹搖搖頭,瞧他今日總算不是往日的一身黑衣了,便笑問:“怎麽今日換了衣裳?”
江儼扶著她上了馬車,自己也擡腿跨了上來,合上了車門。見公主呆楞,扯唇笑說:“如今屬下身份擡高了,有了與公主同車的名分。”
承熹這才明白過來,原來他已經不是侍衛,而是面首了,以前江儼得騎馬跟在車側,如今卻能堂而皇之的上車來了。“紅素和牽風呢?”往日兩個丫鬟隨行伺候,都是與她同車的。
江儼把車中杯盤茶盞,暗格裏頭的圍棋雜書,尤其是馬車中的機關都檢查過一遍,再無遺漏,這才放下心來。聽她問話,便答:“都在後頭的車上。”
覺出馬車已經開始行了,他把左右車窗的內簾拉下,外頭再瞧不到一絲縫隙了,這才把公主抱在懷中,在她唇上淺啄了一口,低聲說:“端茶遞水捏肩捶背,我都做得來,用不著她們。”
承熹小聲地嗔了一句:“沒臉沒皮!”今日起得早,還有點困,又靠在江儼懷裏睡了個回籠覺。
承熹離京的第二日,正在坤寧宮請安的淑妃忽然想起來一事,忙說:“前幾日承熹在我那常吃甜食,又時常困乏,瞧著跟那有孕的模樣有些像。我本想著這月初便有太醫問診,便也沒說什麽。”
“誰知這還沒到月初,承熹就已經走了。”淑妃暗惱:“我一時又
作者有話要說: “誰知這還沒到月初,承熹就已經走了。”淑妃暗惱:“我一時又把那事給忘了,今日才想起來。”
她這麽一說,皇後也是一驚,想想這些日子來,承熹給她請安時常常犯困,皇後只往她和那面首的事上頭想了,只顧著著惱,卻還沒想到承熹可能有孕這一茬。
可人已經走出一日了,如何還能追得上?只好在太醫院裏頭尋了兩個擅安胎和擅做食膳的女醫,跟去了襄城。
作者有話說:寫完我才發現,我又把皓兒給忘了……尷尬……
☆、易容
此時遠在東南的虔城,裕親王府的一間暗室中,一位年輕女子端坐在紅木椅上。
這女子的容貌十分普通,放在人群中本是極不起眼的,可她通身氣質卻好得驚人,一張闊椅只淺淺坐了三分之一,雙手交疊放在膝頭,只是這麽一個端坐的動作,便能顯出極好的教養。
暗室在地下,四面不透光,點了幾盞燭燈,只有微弱的燭光,更顯她皮膚細白如瓷。
此時她正昂著細長白頸,另有一位男子站在她身前,手中捏著一只長管,蘸著各色香膏在她臉上細細描畫。
這男子容顏極美,前額飽滿,眉尾上揚,鼻梁挺直,人中深長,唇薄而弧度優美,臉上五官無一不精致得惑人心神,整張臉都如天工造物。
他一手端著面前女子的下頷,另一手執筆在她臉上細細描畫,像是欣賞工藝品一樣端詳許久,才輕聲道:“你擡眼看看。”
這話是與地上跪著的一個丫鬟說的。那丫鬟本是哆哆嗦嗦地跪著,手腕和雙足之上都被鎖著鐐銬,低垂著頭,眼神惶恐慌張,似是擔驚受怕許久。聽到男子問話,她忙擡眼瞧了一眼,“就是……就是這樣。”
原來這丫鬟,正是公主先前的大丫鬟——絮晚。她自從在三月圍場射獵的時候受了重傷,被黑衣刺客捉走了,在京城不知名的某處囚了半個月,又被帶到這虔城,在裕親王府中囚了兩個多月。
圍場遇刺的當晚,絮晚已經重傷沒了氣,紅素等人折身回去找她的時候卻沒找到她的屍身,只當絮晚被圍場的野物叼了走,哪能想到她被抓走救活了?
她原先還有些豐腴,如今瘦了一大圈,楞是把這個舉止大方儀態優雅的丫鬟,變成了如今唯唯諾諾的可憐模樣。
那男子點點頭,淡聲問她:“還有呢?”
絮晚眸光一閃,重新低了頭,顫著聲音說:“沒,沒有了……”
“身上可有胎記?”
絮晚定了定神,又答:“沒有。”
她遲疑的這麽短短一瞬,男子淺淺顰了眉,手中眉筆微微一抖,一不小心在那女子臉上描錯一筆,他神情驀地冷厲,拿一小塊濕帕重重把那一處畫錯了的抹去,盯著地上跪著的絮晚幽幽說:“可莫要說謊。”
絮晚一個寒噤,想起這幾月來受過的折磨,單薄的身子抖成篩糠似的,知道這群人有本事叫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,連尋死都沒有門路,即便是咬舌自盡她都嘗試過,卻照舊被人救了回來。
心頭懼意深深,只好說:“耳後……有一顆小紅痔……”
話落她深深伏在地上,一張臉埋在雙臂中哽咽出聲,淚珠子撲簌簌地落。以前她從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做出背主的事,可此時卻還是做了,心中的愧悔蓋過了恐懼,恨不得當下死過去。
那男子換了一枝細長筆,蘸了赤色胭脂,提筆要點之時頓住了動作,輕聲詢問:“在什麽位置?指給我看。”
絮晚在袖子上蹭去了眼淚,唯唯諾諾上前兩步,伸出顫抖的手指在女子耳後某處指了一下,“這裏。”
“嗯。”男子提筆點了上去,薄得幾近透明的耳後,那麽一小點紅痣映在白凈柔滑的肌膚上,確實十分漂亮。男子又端著女子的下頷細看許久,覺得氣色不是很好,又在她雙頰點了一點嫣紅小心揉開,總算滿意。
“郡主覺得如何?”
重潤郡主上前,粗略一看便十分滿意:“像。”細細端詳一會兒,驚嘆笑道:“真是像極了。”
重潤靜默片刻,忽的顰眉問道:“只是這畫出來的妝容終究做不得真,水洗一下便沒了痕跡,又如何能瞞上兩三日?”
那男子眸中微訝,笑出了聲:“郡主知道我‘雕骨鬼手’的名聲,卻不知道我的本事?”
“此話怎講?”重潤郡主緩聲問道。
那男子也不看她,手中眉筆沿著那座上女子的臉龐輪廓細致勾勒,那女子白皙柔滑的面龐都被淺淺墨線圈了一圈。
“顴骨高了些,額頭扁了些。”那男子指出幾處不合自己心意的,低聲笑說:“只是人|皮|面|具我都做得,還怕不像?”
密室裏只餘得他低低的笑聲,連燭燈中的火苗都不安地跳了幾下。
被他捧著臉細細端詳的那女子聞言,眨眼間臉上的血色褪了個幹凈。那根毫無殺傷力的眉筆貼在她臉上,仿佛冰涼鋒利的刀刃在她臉上拉過一般。她緊閉著眼瑟瑟發抖,長睫如蝶翼一般輕顫,卻始終沒敢作聲。
早就知道自己的處境了,這幾年來,在教養嬤嬤的指導下學貴女說話,學貴女走路,學貴女穿衣打扮,每日塗三回乳膏,把通身的肌膚養得細白柔嫩,就是為了等這一日。
身後的陰影裏還坐著一人,瞧了這麽一會兒,推著輪椅上前道:“既是無誤,便就這樣吧。”
重潤微不可查地皺了皺眉,問道:“父王,公主不過一介女流,又能有什麽大用?”
“你怎的如此說?”裕親王雙眸微瞇,“到底是皇家兒女,雖比不上太子身份貴重,也可將就一用。”
重潤許久不答,裕親王也不催她,摩挲著自己的傷腿,他的右腿早年便落下了殘疾。前些年疼得最厲害的時候,甚至有大夫建議他截肢,裕親王聞言大怒,他寧願疼死,也不想留下殘缺的肢體。後來這腿慢慢沒了知覺,如今連疼都感覺不到了。
重潤靜靜瞧著他,緩聲說:“女兒自小長在江南這一隅之地,這一路上京,有了不少新的見聞。”
此時重潤是站著的,裕親王卻是在輪椅之上,這般被她俯視,裕親王臉色涼了幾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江儼沒答話,內力凝成一線側耳去聽隔壁的動靜。承熹也努力去聽,只能勉強聽清幾個字,只好耐著性子等。
耳力極佳的江儼能輕易分辨出說話者的音色、年紀,甚至能從說話人的語氣猜測出那人的表情。聽了幾句,略略把隔壁間的座位圖在腦中勾勒了出來。
主座的人面朝南,聲線風流,約莫是哪家的富貴公子在酒樓請客會友。他語氣難掩驚訝:“……還有這等事?”
另一人大著舌頭,估摸是喝了不少酒,可還留有半分理智,壓低了聲音說:“可不是?前日地龍翻身,襄城山崩地裂,死了好幾十人吶!”
“嗤,我老子就在欽天監做事,還有那什麽地動儀的玩意,怎麽沒聽說?前日才發生的事你小子怎麽就知道了?這等大事可容不得你妖言惑眾!”席間一人嘲諷,其餘人只覺他在胡吹亂侃,只當笑話來聽。
醉酒的那人重重一拍桌子:“愛信不信!小爺看你們是兄弟,這麽大的秘密也沒藏著掖著,你們還不信!哼,那小爺就不說了!”說罷推開椅子就要走。
他態度放肆,這般喧賓奪主,主座的公子不高興了,語氣淡淡道:“坐下!繼續講,我這人最愛聽故事。”
醉酒的那人看席上身份最高的公子冷了臉,只好悻悻坐下,接著講道:“那地龍一翻身啊,那可是山崩地裂地動山搖血流成河啊。”他壓低了聲音:“可你們知道這襄城是誰的封地嗎?”
席上眾人沈默不語,只有主座的公子淡聲道:“是承熹公主的封地。”
襄城距離京城不遠,快馬加鞭不足兩日功夫就能趕到帝京,物產富饒,民風淳樸。因為承熹公主是聖上唯一的掌上明珠,所以特賜襄城為承熹公主的封地。
那人拊掌大聲道:“對呀!襄城那座公主府金碧輝煌,可這次地龍翻身竟然把那麽大的府邸震塌了!沒錯!震塌了!”
眾人都是半信半疑,又聽他說:“正是大晌午的時候,大太陽一照,有人瞧見公主府破了的磚墻底下有什麽東西露出來了,金燦燦的閃瞎人眼。走近了一看,墻角下滿滿的全是金條啊!”
他夾了一筷子菜,咂巴咂巴嘴等著席上眾人反應過來,慢條斯理接著說:“好些百姓一擁而上把那塊墻拆了,光是那一面墻
作者有話要說: 他夾了一筷子菜,咂巴咂巴嘴等著席上眾人反應過來,慢條斯理接著說:“好些百姓一擁而上把那塊墻拆了,光是那一面墻裏頭就足足有數百根金條啊。原來那不是磚墻,而是金墻!”
“正當此時,城裏的衛兵全部出動,把所有搶到了金條的人都抓起來押進了大牢,說是什麽‘聚眾作亂’!審都沒審直接押大牢裏頭了!你們說這是什麽理兒啊?”
眾人又是沈默,這次卻連舉筷落杯的聲音都沒了。
作者有話說:正文裏,大皇子就講到這裏,再有就是番外了。
☆、叵測
一室靜寂中,只有醉酒的那人仍喋喋不休:“據說這襄城是咱大興龍脈的始源之地,山脈多起伏逶迤,潛藏剝換,紫氣升騰比京城還旺。聖上把承熹公主的封地封在那裏,就是為了讓這天家血脈去護持龍脈。”
“皆言龍脈須纏護周密,護衛有情而不斜飛逆轉。可公主一直在京城呆著,去年年底還被休回了娘家。襄城久無祥瑞之氣守著,如今又紫色大損,這不就生了災禍嘛!”
說了這番話,那人總算清醒了兩分,似乎察覺自己說得太多了,連忙扇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子,幹笑道:“諸位兄弟當個故事聽聽就算了,我也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,當不得真當不得真哈!”
而這廂,承熹因江儼越來越凝重的表情而心神不寧,徹底沒了吃飯的心思。
好一會兒,江儼聲音低沈地喚了一聲“公主”。語氣沈郁,和往常寡淡的聲音大有不同。
承熹心裏一咯噔,聽他緩緩道:“襄城怕是出事了。”
他做了一個手勢,雅間中不知從何處走出了兩個黑衣侍衛,朝著公主拱了拱手,一個縱身飛出了後窗,另一個攀上房檐,去隔壁雅間的上方守著了。
鐘粹宮裏,承熹難得跟弟弟討論國事。大興國泰民安,自有無數飽學之士為朝廷建言獻策。承熹身為女子,也沒有參議朝政的大抱負,與承昭討論國事這還是第一次。
承昭也是今日晌午才得知襄城地龍翻身的消息,而晌午她和江儼在酒樓那時就已經聽人這麽說了。
醉酒說了這番話的那人已經被拿住,也不知他是從何處聽得的消息,此時正在審問中。席間十幾個公子也被一一交待過此事定不可外傳。
桌上的茶水從熱放到涼,也沒宮人來換。承熹的手心汗涔涔的,晌午聽了這話便匆匆回了宮,哪還有用膳的心思?江儼卻留了個心,喚婢子呈來一盤精致點心,讓她墊墊肚子。
很快,又有黑衣侍衛腳不沾地匆匆行來,跪下朗聲回道:“殿下,已連收到襄城六封加急信函,目前死一十三人,傷者過百,房屋損失數十。襄城周邊的鄂城、應城、柳城,也先後來信說‘有微弱震感’。襄城地龍翻身並非虛言。”
承昭緩緩吸了一口氣,揮手叫他退下了。
承熹心中也是一沈,從古至今,任何的天災都是皇家的大忌諱。若是旱澇這般常見的還好些,這地龍翻身的事卻是講不清楚的。說輕點是天降災害,警示治者,帝王指個大臣出來認罪,然後親自祭祀向上天祈福也就是了。
可即便承熹書讀得多,明白這天災與人無幹,卻也防不住百姓往皇室無德不仁這上頭想。輕者會有皇帝親下罪己詔,嚴重的甚至百姓暴/亂,惹來更嚴重的人禍。
前朝末代哀帝在位後期,江南水患接連三年不斷,多少流民無家可歸,竟成了小股反賊,搶了府衙的糧倉。朝廷輕易壓制,卻激起了民憤,無數流民竟組成了起義軍。
那時候,一句“民無食用,國無賢能。修法禁言,國之將亡”甚至被當成了幼童學話時所唱兒歌之詞。
只短短四年時間,大興開國帝王兵臨皇城,逼得前朝哀帝退位自縊,改朝換代也不過短短四年時間。
這一切,說到底不能全算作江南水患的原因,可那場持續三年的天災卻是最直接的原因。
承昭垂著眼,盯著虛空出神。想到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,他心中冷冷一笑。所謂的老天爺發怒,根本就是個笑話!宮廷的書庫裏有數百年前就留下來的西洋學者手劄,上面寫明了各種天災的產生原因。
可那一類書自前朝起就被列入禁/書,因為一旦讓百姓知道了天災不是上天對皇室不德的懲罰,那所謂的真龍天子與老天爺也沒有半點關系,皇家沒了尊榮,更會惹來禍患。
到了豁達開放的大興朝,那一類書還沒被解了禁,可見君王忌憚。
文宣帝也為這事焦頭爛額,這是他即位二十多年來頭一回遇上地龍翻身,也沒前例可循,連忙叫史官翻史書記載。
一眾史官在偌大的國史館裏頭汗流浹背得翻了一個下午,才搜刮出關於地龍翻身的只言片語。大約是這事不吉利,攤上這事的皇帝都不愛寫,好多記載都只是一筆帶過。
太醫只能給文宣帝施針穩住心神。此時他唇色淡白,面上也有些倦意,“襄城正是我大興龍脈所在。那是太|祖起事之地,前朝末年時太|祖不過是個襄城小吏。他聚集了江南一地的流民組成了起義軍,憑的是頭腦、武藝和一幫重義氣的兄弟。”
“起義軍與前朝朝廷抗爭四年,直到第四年打入京城後,才一口氣發下軍餉和傷亡將士的撫恤金。襄城是太|祖發跡之地,那時跟著太|祖到最後的人,都成了封疆大吏。故也有襄城出武將的說法。”
正如徐家,也是這麽起勢的。
承熹猶豫須臾,問:“父皇,我那府邸底下真的埋了金條?”她生在京城長在京城,雖說封地在襄城,但從沒去過。卻也知道襄城的公主府是座老宅,從小吃穿華貴,以皇家的財力來看,以金為墻,聽來也不覺荒唐。
文宣帝哭笑不得:“這二百年來你那府邸不知修繕了多少回,墻皮底下怎麽可能有金條?這等無稽之談,定是有心人弄出來的名堂。”
承熹神色輕松了些,卻覺得父皇神色莫辨,似還有未說完的話。果不其然,文宣帝皺了眉,語氣沈沈又道:“可這襄城,確有一件動不得的東西。”
“承熹,父皇記得你小時候讀過不少史書,可記得太|祖是何出身?”
承熹點點頭,合上眼背道:“時年天災不斷,民間哀鴻遍野。太|祖其友人曰:‘待君拔諸水火,登於衽席’。太|祖心系天下,憂國憂民,遂於襄城揭竿而起,天下雲集響應。”
一旁垂首靜靜聽著的江儼不由抽了抽嘴角。
文宣帝看他這表情,猜是江儼知道些實情,便讓他答。
承熹從小看得都是正經史書,江儼卻是民間長大,江家發家的歷史比大興建朝還要久,江儼是知道一些的。
可這畢竟是公主的老祖宗,不能出言不遜。江儼斟酌了下語句,才小心開口:“前朝末年江南旱澇齊聚,許多農民顆粒無收,國庫空虛,本就不多的賑災糧款經貪官汙吏層層盤剝,餘下的不足十分之一。”
“太|祖皇帝沒讀過書……”江儼略略擡眼瞧了瞧文宣帝和公主和神情,覺兩人並未生氣,這才放心,接道:“太|祖家徒四壁,吃不起飯,但以前曾跟鏢師學過一身功夫,為謀個生路便在一戶地主家做起了武師。”
“那地主家裏頭有個小姐,行事無度,與兄長一齊跟著太|祖學功夫……久而久之,二人便生了情意。”
承熹頓覺不妙,一個是年少驕縱的閨閣小姐,一個是心有雄心壯志卻落魄潦倒的武師。兩人情形與她和江儼差不多,想來是經了一番坎坷。
剩下的話不太好說,江儼正猶豫間,文宣帝嘆道:“無妨,你繼續講。”
江儼輕咳一聲:“兩人下幽會的事終究是紙包不住火,被那家老爺知道了,要打死太……”覺出這般稱呼實在為難,只好換成了:“要打死那武師。”
“那武師自然不忿,他一身力氣,又是氣怒之下,一失手便把那地主給打死了。”
“武師搶了地主家的糧倉,分給了窮人,領著他們一路打到了縣城。”江儼淺淺皺著眉,似有些不敢茍同的樣子,“地主的那女兒心如死灰,幾次三番尋死覓活,太|祖卻把她強娶為妻,打仗時也一路帶著,寸步不離。”
“前朝吏治昏聵,志同道合的人紛紛雲集響應。後來,太|祖走南闖北有不少大見識,底下的人獻上了不少美人,太|祖一時難以自持,納了好幾房妾。那地主家的姑娘終究還是香消玉殞了。”
承熹直聽得瞠目結舌,史書上頭完全不是這樣講的。史書上頭說太|祖與祖皇後兩人患難夫妻,說祖皇後乃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,隨著太|祖南征北戰。卻在途中染上惡疾,不幸香消玉殞。
太|祖自那以後再未娶妻,後位空懸,仙去之時仍哀哀喚著妻子的閨名,兩百年來傳為佳話。
原來這患難夫妻不是兩廂情願,原來這恩愛也不是真的恩愛,原來這香消玉殞竟是被逼死的……
承熹一時竟有些恍惚,直覺分不清真假:她看了許多遍的正經史書,早已爛熟於心,多年來深信不疑。
可此時聽來,竟是江儼口中所說的野史更為可信一些。史書裏的人物是刻板的,是無半點缺漏的,野史講的卻是有血有肉的人物。赫赫英名的太|祖在她心中的印象頓時打了個折扣。
文宣帝唏噓了好一會兒,也不知心中感慨了什麽,又接著先前的話說:“這襄城,確實有一件動不得的東西。”
“祖皇後的埋骨之地就在承熹你那公主府裏。你公主府所在,便是原先那地主家。”
承熹心中一寒,她從小就怕這些,此時頭一個反應竟不是為祖皇後淒婉而短暫的一生哀嘆,而是慶幸自己長在宮中,從未去過襄城,也沒住過那府邸。
晌午那醉酒公子的龍脈風水一說,承熹半信半疑。此時文宣帝便喊了欽天監監正來問了問。
那監正約莫而立之年,身材頎長
作者有話要說: 那監正約莫而立之年,身材頎長,闊袍廣袖,上頭銀線勾出的萬千紋路磅礴大氣。
他眉心處有一條深深的豎紋,恍眼看過去竟像又生出一只眼似的。見他闔上了眼睛,袖中露出的指尖胡亂勾畫,似乎在默算什麽。
他眉心那條豎紋瞧著十分古怪,承熹細細瞧了好一會兒,那人忽的睜開雙眼睛定定瞧著她,承熹心口一顫,略略避開了視線。
作者有話說:龍脈的部分有兩句話借鑒了百度資料,風水學我不懂,瞎扯了幾句,見諒見諒。
☆、離京
“國之氣運,一在京城,二在龍脈。襄城砂環水繞,本是極好的地方。”
監正頓了頓,又不疾不徐說:“只是此時陰邪積聚延上,龍穴真氣愈弱,久而久之龍脈浮動,必有禍孽。”
文宣帝皺了眉:“何為陰邪?”
“不過是一幫宵小之輩,不足為懼。”話落,那監正又正色道:“只是襄城需有紫氣助勢,方可解此劫。”
文宣帝無奈道:“你說得明白些,這是何意?”
那監正略提了唇,眸色微溫又看向承熹:“襄城是有主之地。公主身為襄城之主,還是去一趟的好。”
既然地龍翻身是實情,確實需要派人去安撫人心。若是以往,會派朝中得力的大臣為欽差去安撫,彰顯朝廷厚德。只是公主身為襄城之主,又是帝女的尊貴身份,誰去也沒有她去更好。
文宣帝細思片刻,嘆了口氣:“且再等等,聽人說大震之後會有餘震,承熹你再等上幾日。”
承熹點頭應下。
又過兩日,襄城餘震的消息沒等到,卻有一波衣衫襤褸的人從南城門入了京。
這些人也不多,只有二十餘人,有老有小,不過三戶人家。
守城的兵士每日見的人多了,即便這大熱天,好些挑著擔子入城的農夫都打著赤膊,他們也不覺奇怪,卻沒見過這般聚在一塊的許多乞丐一起進城的。
瞧著不對,守城軍上前攔了下來。那些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紛紛跪在地上,聲淚俱下哭嚎道:“差爺,救救俺們吧!”
原來襄城離京城極近,快馬加鞭不過兩日功夫,即便步行而來也只需四五日。如今這群上京的,正是在襄城中受災的百姓。
守城軍不敢放他們進城,只好往上頭報。
上頭的官員腦子好使,見城門口來來往往的行人都聚在周圍指指點點。官員暗忖這是襄城來的人,襄城地龍翻身的事他也聽說了,忙把看熱鬧的百姓驅散了。
可這些人又沒處安頓,那官員只好把人先領進了自己府裏頭。這事他做不了主,一路報到了太子那裏。
承昭親自出宮瞧了瞧,見這些難民個個狼吞虎咽,一頓飯吃了好幾鍋米還覺不夠。便是如此饑腸轆轆之時,仍記得給家中老人先端飯,似乎真的是一家子。
承昭心中一動:“你們那處的府尹沒有安撫?怎麽一路來了京?”
一個六旬老頭兒抹了抹嘴,也不知面前這一身常服的是太子,坐著沒起身,一張臉皺成了菊花樣:“少爺有所不知,俺們府尹不頂事,好些人的房子倒了,他說會給俺們再蓋屋,卻也不說啥時候蓋。雖是大街上有施粥的棚子,可誰在乎那點子東西?俺們房子都倒了,大半輩子攢的東西都埋在了下頭,喝個粥頂啥用!”
“這有地龍翻身,百姓也不敢在家中呆了,從白天到黑夜都在路上坐著,圍了府衙鬧事,府尹連面都不敢露!”
“公主府如何?”承昭又問。
那老頭吸溜了兩口面條,“公主府已經被差爺們圍起來了,卻還有人天天尋摸著挖了公主府的墻皮。差爺們天天抓人,百姓們跟他們打架,打傷了十幾人,弄得一團糟。”
府尹大概是安撫不住,地龍翻身的事連帝王都解釋不了,他一個知府也是百口莫辯,出來說話起不到丁點作用,反倒會激化百姓矛盾。
承昭心知此事那府尹做得沒錯,除了守著公主府防止難民動|亂和施粥之外,他也做不了別的。
他派去襄城打探消息的人還沒回來,承昭皺著眉暗忖,也不知襄城災情到底如何,只能聽這群一路上京的難民說。
“俺們沒處可去,知道京城離得近,就一路上京來了。”說起這幾日,一行人七嘴八舌地插了話進來,都是一隅為安的平頭百姓,一路乞討上京,鞋子都磨破了窟窿,各有各的委屈。
他們身上也沒帶著戶籍。叫來一個襄城的官員問了他們許多襄城的事,無一答得不對,真真是襄城人,只好另尋了地方安頓下來。
到了傍晚,南城門口又來了一撥人,仍舊衣衫襤褸,也說是襄城來的。守城軍這回輕車熟路地安撫好了。
京城好些百姓看足了熱鬧,只半日功夫,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便有謠言傳了開,說襄城山崩地裂的有,說餓殍遍野的有,說瘟疫盛行的有,說惡蛟出世吃人噬骨的也有……越傳越邪乎,連著公主府的墻皮全是金條做的都傳了個遍。
這兩日甚至有幾位老臣紛紛參了公主一本,說她奢侈無度,這才惹惱了老天爺。文宣帝勃然大怒,仍在太和殿上便又犯了一回病。
正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,百姓不敢明著說,暗中卻議論紛紛。朱雀大街上空置半年的公主府被人砸了大門,連匾額都被拆下來踩爛了。
承熹真是冤,襄城雖是她的封地,可她打小長在京城,一回也沒去過襄城。襄城那公主府也不是她的,而是太|祖那時候便有的,多少年來擴建修繕她也從來不知,非得把這個罪名往自己身上套。
心中頗有些委屈,頭一回這般深刻地感受到什麽叫人言可畏,江儼勸了好久,她也未能開懷。
查來查去也沒查到私下散布消息的人,都是百姓們自己傳的。
承熹這回不去也不行了,襄城是她的封地,如今唯有她這個主子去才能平息眾怒。
若是微服私訪,便起不到安撫人心的作用。只好車馬儀駕護衛備齊,帶上戶部撥下的款銀,撫恤錢物足足裝滿了二十多個馬車。又怕時有疫病,也帶了幾個太醫和好些藥物,準備聲勢浩蕩地去襄城。
承昭憂心忡忡:“皇姐,我總覺得不妥。你身子又不好,萬一到了那兒遇上了餘震,萬一襄城已有疫病,你去了更是危險。左右撫恤銀到了,誰去安撫不一樣?”
“襄城就在京城西南處,中間只隔著一座城池,快馬來回不過兩日功夫,又能有什麽大事?”承熹淺笑說:“你手下的人不是剛回來,哪裏有疫病?連著好幾日沒有餘震,怎麽會有危險?”
承昭皺眉:“那我去。”
承熹見他仍是耿耿於懷的模樣,便又說:“這兩日又有禦史參了我的折子,若是再不去,還不知他們得如何指摘。”
“如今父皇尚在病中,朝中老臣蠢蠢欲動,與寒門士子勢如水火。形勢尚不明朗,你需得留下來。”
承昭心中暗忖,皇姐來回也不過十天,想來出不了事。又從自己的儀衛中調了四十人,此時儀衛並侍衛過百數,即便難民動|亂,護住公主也不在話下。
車馬儀駕都已備好,隨行侍衛也整裝待發。因承熹身為女子,好些時候不便出面,同行的有一位欽差大人,是文宣帝點的,是承昭手下的新臣。
那欽差約莫而立之年,瞧見公主來了,上前行了個大禮:“公主有禮,下官京府同知陸甫,此行下官定唯公主是從。”
五品同知的身份低了些。承熹心中暗忖,約莫是父皇知道此行由自己主事,不想叫欽差喧賓奪主,這才找了個年輕官小的來。
承熹微笑道:“陸大人請起。本宮頭一回出巡民間,這一路怕是要讓陸大人多多費心了。”
陸甫神色坦然,聲音清朗:“公主折煞微臣了。公主若無別的事要交待,請恕微臣先行告退。”
承熹盯著他的背影多看了兩眼,這人五官輪廓堅毅,眉峰淩冽,瞧著是個雷厲風行的人。只是方才他跪的那一瞬間,面上似有些窘然,仿佛跪得不甘不願。
承熹心中一嘆,稍稍走了個神。承昭手下大多是寒門士子,好些時候心氣太高。她去年還曾聽說殿試之時有一位文人學問極好,卻面君而不跪,口口聲聲男兒膝下有黃金。
父皇也沒為難那人,心氣高不是缺點,只是心氣這般高的,便成了不識擡舉。這樣的人即便學問再好,也不會委以重任,當下把那人從三甲的名錄裏劃掉了。
方才承熹看到這陸甫跪下時似猶豫了一瞬,生怕他也是這般的人,便走了神思。
江儼見她盯著那欽差的背影瞧了好一會兒,不作聲,江儼想想那人模樣似還不錯,聲音也好聽。雖知公主不是這麽膚淺的人,心頭卻還是有點梗,忙打斷她思緒:“怎麽了?”
承熹搖搖頭,瞧他今日總算不是往日的一身黑衣了,便笑問:“怎麽今日換了衣裳?”
江儼扶著她上了馬車,自己也擡腿跨了上來,合上了車門。見公主呆楞,扯唇笑說:“如今屬下身份擡高了,有了與公主同車的名分。”
承熹這才明白過來,原來他已經不是侍衛,而是面首了,以前江儼得騎馬跟在車側,如今卻能堂而皇之的上車來了。“紅素和牽風呢?”往日兩個丫鬟隨行伺候,都是與她同車的。
江儼把車中杯盤茶盞,暗格裏頭的圍棋雜書,尤其是馬車中的機關都檢查過一遍,再無遺漏,這才放下心來。聽她問話,便答:“都在後頭的車上。”
覺出馬車已經開始行了,他把左右車窗的內簾拉下,外頭再瞧不到一絲縫隙了,這才把公主抱在懷中,在她唇上淺啄了一口,低聲說:“端茶遞水捏肩捶背,我都做得來,用不著她們。”
承熹小聲地嗔了一句:“沒臉沒皮!”今日起得早,還有點困,又靠在江儼懷裏睡了個回籠覺。
承熹離京的第二日,正在坤寧宮請安的淑妃忽然想起來一事,忙說:“前幾日承熹在我那常吃甜食,又時常困乏,瞧著跟那有孕的模樣有些像。我本想著這月初便有太醫問診,便也沒說什麽。”
“誰知這還沒到月初,承熹就已經走了。”淑妃暗惱:“我一時又
作者有話要說: “誰知這還沒到月初,承熹就已經走了。”淑妃暗惱:“我一時又把那事給忘了,今日才想起來。”
她這麽一說,皇後也是一驚,想想這些日子來,承熹給她請安時常常犯困,皇後只往她和那面首的事上頭想了,只顧著著惱,卻還沒想到承熹可能有孕這一茬。
可人已經走出一日了,如何還能追得上?只好在太醫院裏頭尋了兩個擅安胎和擅做食膳的女醫,跟去了襄城。
作者有話說:寫完我才發現,我又把皓兒給忘了……尷尬……
☆、易容
此時遠在東南的虔城,裕親王府的一間暗室中,一位年輕女子端坐在紅木椅上。
這女子的容貌十分普通,放在人群中本是極不起眼的,可她通身氣質卻好得驚人,一張闊椅只淺淺坐了三分之一,雙手交疊放在膝頭,只是這麽一個端坐的動作,便能顯出極好的教養。
暗室在地下,四面不透光,點了幾盞燭燈,只有微弱的燭光,更顯她皮膚細白如瓷。
此時她正昂著細長白頸,另有一位男子站在她身前,手中捏著一只長管,蘸著各色香膏在她臉上細細描畫。
這男子容顏極美,前額飽滿,眉尾上揚,鼻梁挺直,人中深長,唇薄而弧度優美,臉上五官無一不精致得惑人心神,整張臉都如天工造物。
他一手端著面前女子的下頷,另一手執筆在她臉上細細描畫,像是欣賞工藝品一樣端詳許久,才輕聲道:“你擡眼看看。”
這話是與地上跪著的一個丫鬟說的。那丫鬟本是哆哆嗦嗦地跪著,手腕和雙足之上都被鎖著鐐銬,低垂著頭,眼神惶恐慌張,似是擔驚受怕許久。聽到男子問話,她忙擡眼瞧了一眼,“就是……就是這樣。”
原來這丫鬟,正是公主先前的大丫鬟——絮晚。她自從在三月圍場射獵的時候受了重傷,被黑衣刺客捉走了,在京城不知名的某處囚了半個月,又被帶到這虔城,在裕親王府中囚了兩個多月。
圍場遇刺的當晚,絮晚已經重傷沒了氣,紅素等人折身回去找她的時候卻沒找到她的屍身,只當絮晚被圍場的野物叼了走,哪能想到她被抓走救活了?
她原先還有些豐腴,如今瘦了一大圈,楞是把這個舉止大方儀態優雅的丫鬟,變成了如今唯唯諾諾的可憐模樣。
那男子點點頭,淡聲問她:“還有呢?”
絮晚眸光一閃,重新低了頭,顫著聲音說:“沒,沒有了……”
“身上可有胎記?”
絮晚定了定神,又答:“沒有。”
她遲疑的這麽短短一瞬,男子淺淺顰了眉,手中眉筆微微一抖,一不小心在那女子臉上描錯一筆,他神情驀地冷厲,拿一小塊濕帕重重把那一處畫錯了的抹去,盯著地上跪著的絮晚幽幽說:“可莫要說謊。”
絮晚一個寒噤,想起這幾月來受過的折磨,單薄的身子抖成篩糠似的,知道這群人有本事叫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,連尋死都沒有門路,即便是咬舌自盡她都嘗試過,卻照舊被人救了回來。
心頭懼意深深,只好說:“耳後……有一顆小紅痔……”
話落她深深伏在地上,一張臉埋在雙臂中哽咽出聲,淚珠子撲簌簌地落。以前她從沒想過自己這輩子會做出背主的事,可此時卻還是做了,心中的愧悔蓋過了恐懼,恨不得當下死過去。
那男子換了一枝細長筆,蘸了赤色胭脂,提筆要點之時頓住了動作,輕聲詢問:“在什麽位置?指給我看。”
絮晚在袖子上蹭去了眼淚,唯唯諾諾上前兩步,伸出顫抖的手指在女子耳後某處指了一下,“這裏。”
“嗯。”男子提筆點了上去,薄得幾近透明的耳後,那麽一小點紅痣映在白凈柔滑的肌膚上,確實十分漂亮。男子又端著女子的下頷細看許久,覺得氣色不是很好,又在她雙頰點了一點嫣紅小心揉開,總算滿意。
“郡主覺得如何?”
重潤郡主上前,粗略一看便十分滿意:“像。”細細端詳一會兒,驚嘆笑道:“真是像極了。”
重潤靜默片刻,忽的顰眉問道:“只是這畫出來的妝容終究做不得真,水洗一下便沒了痕跡,又如何能瞞上兩三日?”
那男子眸中微訝,笑出了聲:“郡主知道我‘雕骨鬼手’的名聲,卻不知道我的本事?”
“此話怎講?”重潤郡主緩聲問道。
那男子也不看她,手中眉筆沿著那座上女子的臉龐輪廓細致勾勒,那女子白皙柔滑的面龐都被淺淺墨線圈了一圈。
“顴骨高了些,額頭扁了些。”那男子指出幾處不合自己心意的,低聲笑說:“只是人|皮|面|具我都做得,還怕不像?”
密室裏只餘得他低低的笑聲,連燭燈中的火苗都不安地跳了幾下。
被他捧著臉細細端詳的那女子聞言,眨眼間臉上的血色褪了個幹凈。那根毫無殺傷力的眉筆貼在她臉上,仿佛冰涼鋒利的刀刃在她臉上拉過一般。她緊閉著眼瑟瑟發抖,長睫如蝶翼一般輕顫,卻始終沒敢作聲。
早就知道自己的處境了,這幾年來,在教養嬤嬤的指導下學貴女說話,學貴女走路,學貴女穿衣打扮,每日塗三回乳膏,把通身的肌膚養得細白柔嫩,就是為了等這一日。
身後的陰影裏還坐著一人,瞧了這麽一會兒,推著輪椅上前道:“既是無誤,便就這樣吧。”
重潤微不可查地皺了皺眉,問道:“父王,公主不過一介女流,又能有什麽大用?”
“你怎的如此說?”裕親王雙眸微瞇,“到底是皇家兒女,雖比不上太子身份貴重,也可將就一用。”
重潤許久不答,裕親王也不催她,摩挲著自己的傷腿,他的右腿早年便落下了殘疾。前些年疼得最厲害的時候,甚至有大夫建議他截肢,裕親王聞言大怒,他寧願疼死,也不想留下殘缺的肢體。後來這腿慢慢沒了知覺,如今連疼都感覺不到了。
重潤靜靜瞧著他,緩聲說:“女兒自小長在江南這一隅之地,這一路上京,有了不少新的見聞。”
此時重潤是站著的,裕親王卻是在輪椅之上,這般被她俯視,裕親王臉色涼了幾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